台灣簡介

地理位置

台灣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邊綠,並與菲律賓板塊的會合邊緣,因此屬於板塊活動的活躍帶,因此常有地震的發生。總面積約有3萬6千餘平方公里。

---自然地理特性---

由於台灣位於北回歸的中央,而且黑潮主流流經東岸,氣候溫暖濕潤。此外,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氣候,而北回歸以北則屬亞熱帶氣候。全年氣溫平均為20度以上,且雨量高達2500公釐。

台灣四面環海,有著不同的海岸地形:東部是斷層海岸;西部是隆起海岸(堆積沙岸);北部是疊置海岸;南部則是珊瑚礁海岸。是學習海岸地貌的好地方。

土質方面,台灣常見的土壤可約分為十種。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多為石質土和灰化土;100-1000公尺的丘陵區多為紅灰化土、棕色森林土和棕色土壤;在100米以下的地區,有紅棕壤、沖積土、鹽土、擬盤層土和砂性土。

人文地埋特性

現時台灣的人口約有2300萬,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633人。但城市人口分佈甚為不均,向台北及高雄兩大都會區集中,成了極化現象。

台灣在漢人移入之前,是南島語族原住民的居住地。受官方肯定的有13個族群,包活:『阿美族』、『排灣族』、『泰雅族』、『布農族』、『魯凱族』、『卑南族』、『鄒族』、『賽夏族』、『雅美族』、『邵族』、『太魯閣族』、『噶瑪蘭族』和『撒奇萊雅族』。此外,還有一些族群,但尚未得到官方承認。在考察過程中,到文化大學作交流時,當中有一位同學是阿美族的後代,但經過多年來的文化及血統的漢化,這一些原住民或會在原名之外,另有了一個漢名。

台灣曾日本統治50年,因此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力甚大,故主要影響台灣的文化可主分為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。